目前,世界60%的拉链来自“中国制造”;国内高品质名牌服装开始大量使用国产衬布;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纽扣工厂都基本停产,大量生产能力已转移到我国……种种现象都表明:我国服装辅料行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,这已经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。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,也存在着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现象,这些现象让我们看到,辅料产业的发展还有更广阔的空间。在“聚焦辅料”系列报道的最后一期,让我们对这些现象一一解读。
现象一:悬殊的价格
同一个衬布厂生产的衬布,最便宜的1毛钱每米,最贵的17块钱每米;同一个拉链企业生产的拉链,最低价格2、3毛,最高价格十几块……像这样悬殊的价格,在同一家辅料企业的产品中比比皆是,这不禁让记者产生了疑问:同一家的产品,价格的差距在哪儿呢?辅料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简单又复杂,“成本”。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着很多方面,材料、设备、技术、设计、人工……
河北天马衬布财务总监胡欣松用更具体、更通俗的方式告诉记者,天马生产的衬布,成分为全涤的价钱较低,涤棉或全棉的价格相对要高得多,而由于全棉的衬布非常柔软,同时也符合当前追求天然的消费倾向,因此价格最高。
事实上,相对于服装品牌的需求,国内生产高档辅料的企业还是少数。很多服装企业希望能从国内买到高档的辅料,不但方便,价格也比进口的要低。而不少辅料企业却认为,生产、经营高档辅料风险大。据说,高品质辅料虽然在理化性能和服用性能上都明显优于其他同类产品,但因其原料成本高、制造工艺复杂,产品单价要比普通产品高出4、5倍,比低档产品高约10倍以上,因此在国内的销量并不大,仅有少数高档国际品牌服装采用。
解读:低端产品市场饱和,势必要向高端产品转移。而要发展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,不敢迈出第一步的企业迟早会被市场淘汰。
现象二:内销的问题
很多纺织企业都在逐渐由外销向内销转移,而在辅料行业,却存在着一些问题,阻碍了辅料企业向内销转移的步伐。一位辅料业内人士对记者道出了其中一部分原因,首先是国内市场还不够规范,恶性竞争、互相压价的现象还存在,使生产高品质辅料产品的企业处于劣势;另外,部分下游企业还有拖欠货款的行为,有的甚至很严重,造成了辅料企业对国内市场望而却步的后果。
一方面,国内服装品牌希望辅料企业能够提供高档辅料产品;另一方面,辅料企业又希望国内市场能够更规范,希望上下游企业能够按照行业规则建立平等合作关系。